- Advertisement -

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喬治市(George Town),確實是每每有驚喜,處處有發現。就算沒有來過,環球旅人相信大家都知道,在 喬治市 的舊城區內,隨處可以見到不同的壁畫、不同的藝術品在街上。如按旅遊指南逐個逐個找出來拍照的話,可能也得花一兩天吧!那小編現在就一次給你看最著名的街頭壁畫藝術,以及市內值得到訪的景點區啦!

sPenang_553sPenang_557sPenang_544sPenang_559


喬治市的街頭壁畫藝術 Street Art in George Town

除了歷史古蹟,應該就是這裡的街頭壁畫人氣最高,真的可以說,來了檳城,沒有與任一壁畫拍照,就不要說自己來過檳城。雖然壁畫是要慢慢找出來,還有一些地方有不止一幅畫,而在旁邊還有一些輔助物件,使整幅畫更為生動,幾乎是遊人必拍的駐足點,有些高人氣的,真要排隊在旁輪候,才可以拍照留念呀!小編就拍了幾個最具人氣的壁畫給大家看。

sPenang_521sPenang_523sPenang_555sPenang_549sPenang_551sPenang_548sPenang_536sPenang_535

sPenang_530

除了壁畫之外,喬治市內還有不少鑄鐵畫,反映出一些檳城文化、歷史同生活面貌,有些是有諷刺的意味呀!

sPenang_457

sPenang_459sPenang_531

sPenang_538

地址:George Town, Penang


姓周橋 Chew Jetty

喬治市的海邊有幾條水上村落,是當地華人最早的聚居方式-水上人家。(有點像香港的大澳、澳門4、50年代的林茂塘,或是澳門路環船廠般的水上屋)以前的華人,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的檳城,就在海港位置鋪蓋木板,然後在上面起屋,而且慢慢向海延伸出去,也會有向左右擴展之勢,形成渡頭或橋狀的結構。

sPenang_441sPenang_442

當時華人在馬的勢力不大,又怕在他鄉被欺負(雖然現在也是),所以大多是群居的,如果是同鄉同姓更會聚居在一起,而村落都以姓氏來分,全盛時期總數有 9 座陸橋,不過因日久失修,以及受海水侵蝕的影響,現在只剩下 7 座,分別係姓周、姓李、姓陳、姓王、姓林、姓楊同一條雜姓橋,在 2008 年也全數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中,受聯合國規管及保護這些有歷史價值的人文遺產。

sPenang_443sPenang_452sPenang_454

而姓周橋就是這裡規模最大的姓氏橋,也是比較熱鬧的一條姓氏村。現在仍然有些人住在這裡,但大多數是老人家為主,而且是最傳統的華人營商模式-前舖後居為主,所以大家在遊覽時記得不要太嘈吵,否則會對當地居民造成滋擾。雖然姓周橋已經過度商業化,大多變成了賣紀念品和小食的店,但遊走其中,了解一下當地華人以前的水上屋生活,看看這裡建築,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呀!屋下面、道路下面全都是海水。走到橋的盡頭就是海,而且也會有該橋的碼頭設計,應該是可以搭船去其他姓氏橋及周邊地方吧,昔日捕魚的漁民應該也是在此出發的吧!

sPenang_444sPenang_450sPenang_448sPenang_447

姓周橋上的屋都有相當歷史,是很古老的感覺,也有一些是很破舊的,路面也會有一些破損,可以直接看到下面的海呀!隔壁對岸均是現代化的建築物,感覺很奇怪,但這裡的海景很不錯,可以拍到美美的照片。姓氏橋是一字排開的,每條橋都有不同的歷史故事,大家有充裕時間的話,可以每條都走走。

sPenang_456sPenang_449

地址:Pengkalan Weld, George Town, Penang


英治時期的 City Hall 及 Town Hall

馬來西亞曾經被英國殖民政府統治過,所以喬治市都留下了一些英式建築。其中兩座英式風格的建築物 City Hall 和 Town Hall 相鄰,黃白色的是 Town Hall,用來舉辦大型活動和社區居民聚集之用;而白色的是 City Hall,主要是政府辦公室。

sPenang_465

兩座都是維多利亞式的建築,都是百年歷史的文物,既有英倫古典風,也有南歐風情之感,建築物前地是一大片草地,而且位置是很靠近海邊,據稱是不少當地新人來拍攝婚照的地方。但其實這兩座建築是不開放參觀的,仍然有辦公單位在內,所以是不公開參觀的,只能在門前拍照。如果大家真的對英式建築有興趣,在香港看不夠的話,可以去附近的維多利亞街,那裡是檳城的銀行商業地帶。

sPenang_463sPenang_466

地址:Jalan Padang Kota Lama, George Town, Penang


Little India 檳城小印度

旅遊書常說遊檳城,如果沒到過著名的小印度 Little India,就不算到過檳城!所以,到檳城,一定要到小印度走一走。檳城小印度位於喬治市的東北端,是皇后街 Queen Street 和皇帝街 King Street,以及吉寧仔街 Chulia Street Ghaut 的一段,這裡原是中國移民聚居區,三、四十年前還算是唐人街的一部分。後來隨著華人遷移,印度的商人及勞動力不斷在此地移居生根,漸漸形成印裔商業與宗教活動社群,成為今日的小印度。

sPenang_491sPenang_492sPenang_493sPenang_485

印度族裔的馬來西亞人,仍舊保存著傳統的文化。走進小印度,聽覺、嗅覺和視覺會強烈感覺到周遭的文化情調驟然轉變了,音像製品店的震耳欲聾的印度歌曲在空中蕩漾,一股股印度味湧出來,人群擁擠嘈雜,怪怪的印度英語、華語,街邊小鋪里站著店東和夥計,五顏六色的屠妖節裝飾品和香料、甜品、糕點、服裝、珠寶、傳統工藝品、茶葉、鮮花等印度服飾和土產,還有沙麗絲綢的鮮艷奪目的色彩,小飾物、雕塑、銀器,銅器和傳統金首飾的閃光亮麗,各色各樣巧精緻的紀念品,會令你眼花繚亂,目不暇接,讓您愛不釋手。這裡還有許多印度快餐店, 還有很多薄餅甜點店、手飾金鋪、日用雜貨鋪。

sPenang_489sPenang_502 sPenang_537


檳州會堂

檳州華人大會堂成立於 1881 年,原稱平章會館。鄭景貴是最大的個人捐贈者,也是首任會長。1905 年 6 月,檳城的華商聚集在檳州華人大會堂,加入新加坡和中國抵制美國貨的運動,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,提高華人移民配額。它的成立是出自英殖民統治者的策動,其主要目的在於協調華僑的私會黨爭與民間糾紛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平章會館處於冬眠。 1974 年平章會館改選聲中,確立了改革計劃的目標,將平章會館改譯成檳州華人大會堂。1975 年檳州華人大會堂籌建十層大廈。1983 年,新廈宣告落成,檳華堂自改組後,接受州內華團及個人為會員,共謀華社福利。截至 2016 年為止,檳州華人大會堂共有團體會員 520 個單位,而個人會員則已達 48,978 名。

sPenang_479sPenang_484


Love Lane

George Town 有條巷叫 Love Lane,原來是因為以前有很多二奶(小三)住在這兒,所以當地人又稱為二奶巷。現在的 Love Lane 已經變成 backpacker 的聚集地,因為有很多青年旅舍,又有很多酒吧,所以晚上會好熱鬧,但小編路過時恰巧是下午時份,最多只見悠閒的一面,氣氛相當寧靜。不過這裡的建築及復古感覺,時間像停留在以前一樣,雖然整個 George Town 也是數之不盡的兩層式排屋,但每間設計都不同,每間都好特別,都很有藝街價值。

sPenang_461
sPenang_643

地址:Love Lane, George Town, Penang


嗚謝相關單位協助:
檳城旅遊局 Penang Global Tourism
馬印航空 Malindo Air

PenangLogo_Purple
更多魅力檳城的其他文章


【編輯聲明】
環球旅人製作,版權所有,不得抄襲。
環球旅人FacebookYouTubeInstagram微博微信公眾號Podcast電台Flickrfootprint
© TraFoLif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發表迴響